《活着》读后感
《活着》读后感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人们往往忽视了生命的本质和价值。余华先生的《活着》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迷茫与渴望。读完这部小说,我深深地被福贵一家的悲欢离合所打动,更对生命的意义和坚韧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福贵,一个普通的农民,从富足到贫困,从亲人离散到孤独终老,他的一生仿佛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。然而,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物,却以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,让我感叹不已。他的父亲、妻子、儿女,甚至是宠物,都在命运的捉弄下一个个离他而去,但福贵依然选择活着,他活着为了什么?是为了承受这世间的苦难,还是为了证明生命的价值?
在福贵的一生中,他亲眼目睹了家族的衰败,经历了战乱、饥荒、政治运动等一系列的灾难。然而,他并没有被这些苦难打败,而是以一颗坚韧的心去面对。比如,在大饥荒期间,福贵为了活命,不得不吃儿子的尸体,这是何等的煎熬和痛苦,但他没有选择自杀,而是选择了继续生活。这种生命力的顽强,让我想起了那句古话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福贵的一生,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。
同时,福贵的故事也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。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,但我们的存在又为何而非为?福贵的一生,虽然充满了苦难,但他也曾拥有过爱情、亲情和友情,他曾为家族的繁荣而努力,为生活的琐事而欢笑,为孩子的成长而自豪。这些简单而真实的生活片段,构成了福贵生命的全部,也让我认识到,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,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珍惜和体验。
此外,福贵的一家人一个个离去的场景,也让我感叹世间的薄凉,但更让我明白,生命的流转是自然规律,我们不能抗拒,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。福贵虽然失去了很多,但他依然选择活着,去感受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。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,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。
《活着》不仅是一部描绘个人命运的小说,更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下生命意义的深刻剖析。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坚韧的力量,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珍惜。
文:记者部徐雨萱
图:小红书
花开富贵j
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