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信仰的窄门前,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
在信仰的窄门前,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
在纪德的《窄门》中,阿莉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虔诚的灵魂对信仰的极致追求。她将自己囚禁在信仰的牢笼中,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拒绝世俗的幸福,只为触摸那遥不可及的神性光辉。这种近乎偏执的信仰追求,在当代社会显得如此格格不入,却又如此震撼人心。
阿莉莎的选择折射出人类永恒的困境:在世俗与神圣之间,在人性与神性之间,我们该如何自处?她选择了窄门,选择了那条"引到永生"的路,却在这条路上失去了作为人的温度。她的故事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每个现代人内心的挣扎:我们都在寻找某种超越性的存在,却又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。
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信仰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神圣光环。人们追逐着即时满足,将信仰异化为一种心灵安慰剂。阿莉莎的极端选择,恰恰反衬出现代人信仰的浅薄与功利。我们既无法像她那样全身心投入,又不甘于完全沉沦于世俗,这种尴尬的处境构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。
但阿莉莎的故事也给予我们启示:真正的信仰不应是对人性的否定,而应是对生命的升华。窄门之外,或许还有另一条路:在承认人性弱点的同时,保持对神圣的向往;在拥抱世俗幸福的同时,不放弃精神的追求。这种平衡或许才是现代人应有的信仰态度。
在信仰的窄门前,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。阿莉莎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:信仰不应是对生命的否定,而应是对生命的成全。在这个意义上,《窄门》不仅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小说,更是一面照见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镜子。
图:技术部周乐乐
文:技术部周乐乐
周乐乐31
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