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
当你的原生家庭是座疯人院
——一个女孩与17年的自我谋杀
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有人用一生杀死童年。翻开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时,我以为会读到美国版《风雨哈佛路》,却猝不及防撞见一桩持续十七年的精神谋杀案——凶手是父亲用末日论锻造的镣铐,是母亲用草药浸泡的蒙眼布,是兄长肖恩用暴力写就的"爱"字。
一、废铁场里长出的"异端"
在爱达荷州的雪山深处,塔拉的世界由废铜烂铁与《圣经》残页构成。父亲把政府视作撒旦使者,用囤积的桃子罐头堆砌末日堡垒;母亲用顺势疗法替代现代医学,任孩子们在车祸血泊中自生自灭。当九岁的塔拉蜷缩在屠宰台底,听着头顶刀斧劈开动物内脏的声音,她尚不知道这场荒诞剧的名字叫做"家庭教育"。
二、当杨百翰大学成为诺亚方舟
十七岁前从未踏进教室的女孩,靠着偷来的旧课本把自己钉在书桌前。三角函数公式里藏着通往新世界的密码,休谟的怀疑论正在肢解父亲灌输的绝对真理。但教育的代价是成为家族的"叛徒":当她试图用课本知识解释哥哥的暴力倾向时,整个巴克峰都在咆哮:"你被魔鬼附身了!"
三、在两种现实之间精神分裂
剑桥的哥特式拱顶下,塔拉同时活在两个平行世界:白天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课堂侃侃而谈,深夜却被肖恩按进马桶的窒息感惊醒。父亲说伤口撒尿能杀菌,历史教授却说抗生素拯救了人类文明。当原生家庭变成需要定期呕吐的毒药,她终于读懂福柯的警告:真理从来都是权力的私生子。
四、弑亲才能重生的残酷寓言
这本书最惊心动魄的,不是山区女孩逆袭剑桥哈佛的爽文套路,而是一个觉醒者必须经历的弑亲仪式。当塔拉拒绝在"原谅施暴者"的协议书上签字,母亲用沉默完成最后一击:"比起活生生的女儿,我更爱死去的教条。"原来逃离疯人院最痛的,不是挣脱锁链的伤口,而是发现钥匙始终攥在自己手里。
合上书那晚,我的手机收到母亲转发的中医养生帖。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代人的巴克峰从未消失:它在相亲角的"女孩读博就贬值"里,在家庭群的"考公才是正经工作"里,在年夜饭桌上"不结婚就是自私"的审判里。塔拉的故事之所以刺痛千万人,或许因为我们都偷偷修改过记忆——把控制称作关爱,把驯化当作成长,把自欺欺人的妥协美化成血浓于水。
文:宣传部 夏锦红
图:小红书
x夏锦红
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