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编看世界】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
1936年8月2日拂晓,黑龙江省珠河县(今尚志市)小北门外,三声枪响划破寂静,31岁的赵一曼英勇倒在血泊之中。日军严令禁止百姓收尸,野犬分食了这位“红枪白马女政委”的遗体。89年后的今天,尚志市烈士陵园松柏挺拔,弹壳与镣铐在纪念馆的玻璃柜内默默诉说着往昔,而一曼大街上车水马龙,提醒世人:那位将名字从“李坤泰”改为“赵一曼”的四川女子,永远未曾离去。
从宜宾到哈东,蜀地女儿的东北烽火
1905年,赵一曼诞生于四川宜宾白杨嘴乡绅之家,原名李坤泰。1926年,21岁的她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(黄埔六期),成为该校首批女学员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,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受命归国,次年诞下儿子“宁儿”,仅留下一张合影便悄然前往东北,留给姐姐的告别之言仅有一句:“我既以身许党,义无反顾。”
1932年,赵一曼从四川宜宾潜赴东北,将四川的坚韧与黄埔的智慧融入白山黑水的抗日斗争之中。在日军严酷统治的夹缝中,她以超凡的智谋与勇气,开辟出一条血路。
她是沈阳烟厂与哈尔滨电车公司,工人运动的领导者。
初抵沈阳,赵一曼以烟草公司女工身份为掩护,三个月内秘密发展党员27名,成立“工人夜校”12处。她策划的抚顺千金寨煤矿万人大罢工,迫使日资方释放被捕矿工、提高工资一成,令《盛京时报》惊呼“奉天出现女共首”。
1934年2月,赵一曼转战哈尔滨,领导震惊中外的电车工人反日大罢工。她亲自撰写《告市民书》,组织2000余名工人、学生、市民同时罢乘,持续5天瘫痪市区交通,最终迫使日伪撤销“搜身制”并释放所有被捕工友。
1934年7月至1935年秋,赵一曼主动请缨至珠河游击区,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、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。
武装斗争:她组建第一支珠河农民自卫队,采取“化整为零、夜袭昼伏”的战术,三个月内攻克日军“集团部落”9处,缴获步枪137支、机枪3挺,使珠河成为哈东“红地盘”的核心。
赵一曼发动群众成立了儿童团、妇救会、识字班,将抗日歌曲改编成《四季歌》《十二月小调》,20余村儿童团员达300余人,构建起“人人是哨兵,户户是堡垒”的情报网络。
通过“夜谈队”,她成功策动伪军第26旅两个连起义,带来迫击炮4门、重机枪6挺、步枪200余支,被《大公报》评论为“使北满伪军心胆俱寒”。
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:抗日传奇的缔造者
1935年8月至11月,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后,率部在五常、方正、珠河三角地带连续作战,书写了一段段传奇。
在肖田地伏击战,她以不足200人的兵力伏击日军“讨伐队”500余人,歼敌百余名,击毁卡车8辆,首次生擒日军少佐一名。她在黑龙宫夜袭日军军需仓库,焚毁弹药百万发、被服数千套,迫使日军冬季“讨伐”计划推迟。日伪档案专门记载:“赵一曼所至,红枪白马,百姓箪食壶浆;日军闻之胆丧,称之‘密林女王’。”其悬赏金额由初期的“活捉者赏金壹万元”飙升到“死活不论赏金贰万元”,足以见证她在东北抗日武装中的重要地位。赵一曼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仰,成为白山黑水间抗日斗争的一面光辉旗帜。
1935年11月,左撇子沟突围时她左腕、左腿中弹被俘。哈尔滨警务厅内,日军对她施以竹签钉指甲、铁条搅伤口、灌辣椒水等酷刑,连续9小时,她七次昏死,却未吐露一字。1936年6月28日雨夜,看守警察董宪勋、护士韩勇义冒险将她救出。6月30日,日军骑兵在离游击区仅20里处追上马车。她推开营救者:“别管我,快走!”二次被捕后,董宪勋遭受酷刑后被碎尸、冲入下水道;韩勇义被判重刑,瘐死狱中。
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,赵一曼拿起纸笔,给儿子写下最后的叮咛:“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。不要忘记,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!”这份遗书被宁儿陈掖贤终生铭记于左臂。2009年,赵一曼被评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;2014年,民政部将其列入“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”名录。
她是坐标,让“英雄”有了重量
朱德题“革命英雄永垂不朽”,宋庆龄赞“巾帼楷模”,莫言三拒题字后梦中惊起挥毫——因为她让“伟大”二字有了具象:哈尔滨的“一曼大街”、宜宾的“赵一曼纪念馆”、尚志市的烈士墓园,见证了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丰碑耸立。她那“未惜头颅新故国,甘将热血沃中华”的诗句,融入《红旗歌》的激昂旋律;电影《赵一曼》《我的母亲赵一曼》历久弥新;联合国总部展柜中,那双饱受战火洗礼的黑布鞋,与弹壳、镣铐一同,成为全球反抗压迫的永恒象征。
她是永恒,让“中国”二字熠熠生辉。
她倒下时,黑土地上的每一株野草都蘸满了鲜血;她站起时,每一寸山河都铭刻着她的英名。今日,提及“中国”,实则是在呼唤“赵一曼们”——那些以身为炬、燃烧自己照亮民族未来的普通人。她不是过去时,而是现在进行时:
在边疆哨所,在实验室,在扶贫路上,在每一个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,赵一曼的精神从未离去。因为她的故事已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——只要山河召唤,总会有人挺身而出,甘将热血沃中华。
珠河的微风轻抚过莫言题字的纪念碑石上:“钢筋铁骨囚禁身,侠肝义胆照乾坤。”89年前,赵一曼将31岁的生命永远镌刻于黑土地;89年后,她的传奇依旧在解答那个永恒的课题——民族存亡之际,何种脊梁能够支撑?答案,镌刻在一曼大街的路牌上,铭记在宁儿臂上的刺青中,更铭记在每一位继承者的心中。
来源:每日新闻网
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
回复本帖参与话题讨论
每个ID奖励网薪@200
lina酱酱
易班中职学校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